聚焦《新国家安全法》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共7章84条,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规定:国家稳定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它是一部全新的国家安全法,是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法,涵盖了国家安全各个领域的内容,构建起集11个领域于一体的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法律形式固化,就是为了让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每个人的责任。

一、学习认识国家安全法的重要意义

1、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作为社会政治权利组织的国家及其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任何情况下不得做有损国家安全的事情,并自觉与一切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3、作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党和国家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二、新国家安全法的五个重点

新国家安全法与旧的国家安全法及反间谍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学习贯彻中需要把握好五个重点:

(一)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在总则中明确了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等概念。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目标是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新国家安全法强调,国家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经济利益安全。同时还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等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三)确保文化安全。明确了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四)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新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这一概念。

(五)为太空、深海和极地等新型领域国家安全提供法律支撑。新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坚持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增强安全进出、科学考察、开发利用的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维护我国在外层空间、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的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

三、其它相关法律

早在2005年3月14日,我国就施行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部宪法类法律。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陆续施行下列有关国家安全法律:

201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公布施行。
     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公布施行。
     2015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公布施行。

这些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也是我们在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时所要宣传普及的重要内容。